工程概況

武漢長江隧道運營剖麵圖
武漢長江隧道工程,1976年,鐵道部第四勘察設計院曾提出在今長江二橋處建設水底隧道。1999年,開始對過江隧道(含地鐵項目)工程進行預可性研究。2001年,過江隧道(含地鐵項目)正式上報國家計委。2002年,長江隧道工程(含地鐵項目)方案獲國家計委初審通過。2004年11月破土動工,2008年4月19日,雙線隧道成功貫通,2008年12月28日武漢長江隧道試通車。
武漢長江隧道位於(yu) 武漢長江大橋和武漢長江二橋之間,全長3.6km,雙線4車道。其中,東(dong) 線隧道長3295m,西線隧道長3303.6m。武漢長江隧道是目前中國地質條件最複雜、工程技術含量最高、施工難度最大的江底隧道工程。中國工程技術人員在開挖這一江底隧道的過程中,成功攻克了五大施工技術難題:
(1)姿態控製,盾構機穿越軟硬不均的地質,掘進姿態難以控製;
(2)高水壓,隧道從(cong) 水麵到底部深57m,江水的壓力極大,防止隧道透水;
(3)超淺埋,部分地段盾構機離地麵隻有5~6m;
(4)強透水,隧道兩(liang) 岸大部分為(wei) 粉細砂地層,一旦透水,後果不堪設想;
(5)長距離掘進,由於(yu) 地質變化大,盾構機必須一次性推進2500多米。
工程技術

武漢長江隧道工程平麵圖
武漢長江隧道的建設施工必須在防洪設施密集、城市建築眾(zhong) 多的中心城區進行,盾構機在地底下挖掘,容易引發土壤沉降,造成建築坍塌。中鐵隧道聯合體(ti) 在施工的過程中,采用“氣墊式泥水平衡技術”,使盾構機掘進時波動很小,保持水壓平衡,水土沉降控製在3cm以內(nei) ;針對長江武漢段江底大部分為(wei) 粉細砂地層,防滲水成為(wei) 長江米兰国际在线娱乐的又一大難點,隧道建設聯合體(ti) 采用最新的防水接縫技術,注漿采用高分子聚合物新材料,為(wei) 江底隧道的施工開創先河。武漢長江隧道可抗擊6級地震和300年一遇洪水侵襲。
武漢地質條件複雜,有粘土、粉土、粉細砂、卵石,還有岩層,地層是上軟下硬。與(yu) 其他長江隧道相比,武漢地質情況最複雜,砂石多,水壓最高,地麵建築多,技術難度也大。但從(cong) 2004年11月動工至今,武漢過江隧道運用各種先進技術,解決(jue) 了一係列意外狀況,沒發生過一起安全事故,按預定工期完成。
幾次險情

武漢過江隧道在施工中,也出現過幾次緊張時刻。首次遇險。在江南豎井開工時,由於(yu) 地下水多,壓力大,深21.5m的市政基坑武漢以前沒有過。基坑挖到底部時,突然出現管湧,由於(yu) 及時采取應急措施,險情很快排除。最驚心動魄的一次遇險,是在長江江底。當時,盾構機要拐彎,沒想到隧道壁上的管片,有一角出現裂縫,水和土極容易滲透進來,導致重大風險。幸虧(kui) 之前有預案,2個(ge) 小時緊張搶險後,險情被排除。
最後怕的一次險情。當盾構機在江底掘進時,居然碰到了炸彈,是日本侵略時丟(diu) 到江底的。當時,施工人員隻是感覺到盾構機碰到了異物,但並沒有發現炸彈,直到盾構機在漢口出洞後,人們(men) 清理盾構機前麵的雜物,才發現一枚長50cm的炸彈。
最緊張的一次險情。盾構機到漢口後,準備破洞貫通,這個(ge) 時候極容易出危險。這時,弄不好會(hui) 出現塌陷,造成周圍建築物垮塌,甚至把盾構機埋進去。施工單位對洞口進行加固處理,確保盾構機安全“爬”出洞。
“高壓進艙”險情。盾構機在江底掘進時,周圍的壓力很大,而工程潛水員必須進入盾構機前麵的重壓機艙裏了解情況,這就是“高壓進艙”。潛水員一般能承受3kg的壓力,而此時需要承受4.5kg壓力。為(wei) 解決(jue) 這一問題,施工方請了海軍(jun) 工程大學的專(zhuan) 家來培訓,采用了新技術。當技術人員第一次進去時,大家都捏了一把汗,出來時,大家才鬆了一口氣。
盾構機穿越江南的武九鐵路時,施工人員繃緊了神經,24小時巡視,火車隨時都可能經過,最後沒有出現任何異常。位處漢口的116年魯茲(zi) 故居,是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離江北的豎井南側(ce) 僅(jin) 20m,保護難度極大。魯茲(zi) 故居是一棟西式兩(liang) 層磚木結構樓房,盾構機從(cong) 它下麵經過時,距離上麵房屋隻有6m,該處地質條件差,容易下陷。施工方控製掘進參數,科學防護監測,盾構機經過後,房屋下陷不超過1cm,建築完好無損。
隧道運營

武漢長江隧道總建築長度3.6km,分左、右兩(liang) 條隧洞,每線各設2車道,寬7m,車道淨高4.5m,運營車速設計50km/h,於(yu) 2008年12月28日試通車,是中國第一條開建、最先貫通的長江公路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