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州沈莊北路—商鼎路下穿中州大道隧道已於(yu) 8月29日正式通車。至此,鄭州市紅專(zhuan) 路、緯四路、沈莊北路——商鼎路3條下穿中州大道隧道已全部順利通車。
沈莊北路—商鼎路下穿隧道於(yu) 2013年12月開始主體(ti) 施工,由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聯合體(ti) 施工,起始於(yu) 沈莊北路濱河路交叉口,終點位於(yu) 商鼎路通泰路交叉口處,工程概算總投資80626.37萬(wan) 元,全長1100米。建設規模為(wei) 雙向四車道和非機動車道,中間兩(liang) 孔為(wei) 機動車道,南北兩(liang) 孔為(wei) 非機動車道,兩(liang) 側(ce) 地麵分設機動車道和人非通道。
隧道斷麵為(wei) 4孔結構,采用10.4m×7.5m矩形頂管施工機動車道,6.9m×4.2m矩形頂管施工非機動車道。
該工程在施工設備、施工工藝等方麵具有以下特點:一是首次采用斷麵為(wei) 10.4m×7.5m世界最大矩形頂管設備頂進212m,非開挖施工確保了主幹道的通行,對周圍環境影響較小;二是在同等截麵積下,相比圓形隧道,能多提供35%左右的地下空間;三是可減小隧道埋深,提高淺層地下空間利用率,增加城市隧道建設方式的多樣性;四是通過市政重點工程建設促進大型裝備研發,增強了企業(ye) 市場競爭(zheng) 力。
隧道內(nei) 裝有14台通風設備,平時可將隧道內(nei) 的汽車尾氣及時抽離出去,遇到突發情況比如火災可以快速排煙。隧道還安裝了全自動抽水設備,遇上大暴雨時可自動抽水,避免積水影響車輛通行。此外,雙回路電源這一供電模式保證了隧道實現全時正常照明及設備正常運轉。
在該項目中,施工單位創新研發的“超大斷麵土壓平衡矩形頂管施工成套技術體(ti) 係”,首創了“多方位立體(ti) 組合式PLC控製的土體(ti) 改良技術”等施工工藝,揭示了超大型全斷麵矩形頂管掘進施工的地表沉降規律;此外還創新研發了“頂管始發保壓止水裝置”、“頂管自動測量導向係統”,首次設計研發了超大斷麵矩形管節鋼模,形成了超大管節整體(ti) 構築技術,實現了高精度、高效率管節生產(chan) 。
紅專(zhuan) 路、緯四路、沈莊北路——商鼎路三條下穿中州大道隧道的建成,對於(yu) 進一步加強新老城區之間的聯係,大大緩解農(nong) 業(ye) 路、黃河路、金水路、鄭汴路等道路的交通擁堵問題,將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對於(yu) 破解暢通鄭州的大課題將具有重要意義(yi) ,同時也為(wei) 探索和創新市政工程建設中保證主幹道不斷行的情況下進行工程施工提供了新的途徑。
相關(guan) 鏈接
紅專(zhuan) 路下穿隧道,西起紅專(zhuan) 路與(yu) 姚寨路交叉口,東(dong) 到紅專(zhuan) 路與(yu) 龍湖商務外環路交叉口,長801米。
緯四路下穿隧道西起緯四路金水河橋,過中州大道後接CBD商務西三街,後轉向東(dong) 南與(yu) CBD商務外環路相接,全長909米。
沈莊北路(福元路)—商鼎路下穿隧道西起福元路與(yu) 濱河路交叉口,東(dong) 到商鼎路與(yu) 通泰路交叉口,全長1100米。